天长市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2016-09-12 394
2016年8月31 日,天长市人民政府下发通知公布《天长市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政[2016]48号)。
《天长市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项),经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目前,天长市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初步确认158项,涉及13个门类。其中民间文学101项,民间美术2项,民间音乐4项,民间舞蹈2项,民间戏曲1项,民间手工技艺23项,生产商贸习俗3项,消费习俗1项,人生礼俗3项,岁时节令1项,民间信仰8项,民间知识7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项。
名录公布情况:
省级名录公布2项:民俗《天长孝文化》、民间美术《天官画》。
2016年申报待公布2项:民间手工技艺《甘露饼》《秦栏卤鹅》。
市级名录公布6项:民俗《天长孝文化》、民间美术《天官画》、民间音乐《锣苏》、民间舞蹈《打对子》、民间手工技艺《甘露饼》《秦栏卤鹅》。
2016年申报待公布:民间戏曲《扬剧》,民间知识《中医诊疗方法》,民间手工技艺《铜城大糕》《铜城月饼》。
县级名录公布69项:
民间文学:《万岁湖的传说》、《唐玄宗与天长》、《柴荣与红草湖》、《宋高宗与鲍家寨》、《朱元璋与横山大瓦张》、《天长方言》、《胭脂山与千秋亭》、《硫璃井的由来》、《宣瘦梅骂寿》、《“孝子树”的由来》、《刘濞铸钱建铜城》、《普济桥的传说》、《釜山的传说》、《南阳古镇的传说》、《包公智断牛舌案》、《状元戴兰芬的故事》、《王永吉与谕兴》、《杨昭武与杨府》、《北胜寺的由来》、《马岔河街的传说》、《忠孝的由来》、《高邮湖的来历与传说》、《千秋第一关》、《三花庄的传说》、《王台子的由来》、《杨村的传说》、《关公与关公塘》、《磨旗墩的由来》、《釜山龙王井的传说》、《孝四庄的由来》、《孝子庵的由来》、《千古孝女——杨兰花》、《秦栏与忠孝节义》、《孝女姚孝贞》、《司徒庙的故事》、《大通镇古代十景》;
民间美术:《天官画》、《天长剪纸》;
民间音乐:《鲜花调(茉莉花)》、《锣苏》、《号子19首》、《民歌20首》;
民间舞蹈:《打对子》;
民间戏曲:《扬剧》;
民间手工技艺:《甘露饼》、《秦栏卤鹅》、《铜城大糕》、《铜城月饼》、《秦栏草炉烧饼》、《秦栏大脆》、《龙岗干烘》、《手工挂面》、《肖氏米酒酿造技艺》、《汊涧素鸡的制作工艺》、《“天奇”臭干制作工艺》、《天长烩鱼羹》、《天长藕夹子》、《小关鱼圆》、《铜城樱桃肉》、《面塑花卉(寿花)制作工艺》、《古典砖瓦制作工艺》;
生产商贸习俗:《鸬鹚捕鱼》;
人生礼俗:《丧葬礼俗》;
岁时节令:《春节拜年习俗》;
民俗:《天长孝文化》、《护国寺庙会》、《宝林寺庙会》、《渔民堂会》;
民间知识:《中医诊疗方法》。
说明:
第一批县级名录公布11项,第二批县级名录公布30项,第三批县级名录公布29项,天政[2016]48号文件撤消首批名录中的《抗日民歌》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