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非遗》编辑工作完成
2017-01-06 376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作为天长市对外交流的文化丛书,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于2016年10月开编。
《天长非遗》系文化丛书之一。天长市文化馆、天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门成立了编写组,并邀请部分退休干部、中学教师参与编校,历时三个月,2016年底圆满完成编辑工作,日前已交由编委会、出版社审稿,预计2017年5月1日出版发行。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天长市2006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广泛开展田野调查,截止2016年10月,初步确认天长市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项目158项,涉及13个门类。其中民间文学101项,民间美术2项,民间音乐4项,民间舞蹈2项,民间戏曲1项,民间手工技艺23项,生产商贸习俗3项,消费习俗1项,人生礼俗3项,岁时节令1项,民间信仰8项,民间知识7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项。
目前,省、市、县三级政府公布名录69项,其中省级2项:民俗《天长孝文化》、民间美术《天官画》;市级8项:民俗《天长孝文化》,民间美术《天官画》,民间音乐《锣苏》,民间舞蹈《打对子》,传统戏剧《扬剧》,民间知识《中医诊疗方法》,民间手工技艺《甘露饼》、《秦栏卤鹅》、《铜城大糕》、《铜城月饼》;县级69项(略)。
《天长非遗》将省、市、县三级政府公布的69项非遗名录全部入编。旨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展示天长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营造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社会氛围。
《天长非遗》编写遵循传说不违史实、坊传去伪存真、古遗结合现实、传统有限创新原则,力求做到同时具备可信性、真实性、权威性。


上一篇:寻找天官画 发现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