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画》代表性传承人——王立成

2013-06-05 3455

天长《天官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立成,男,现年43周岁,初中文化,住天长市万寿镇汊河村赵庄队25号,是祖传“天官画”世家。
      王立成祖父王鸿池、父亲王知涧都以绘制天官画为业,老家万寿镇汊河村为天长天官画正宗发源地,王立成从小就受到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的熏陶,对天官画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和热爱。上小学时就跟父亲学天官像,19岁已能单独作画。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对他说天官画是画神,画神要有对神的虔诚之心,不能有半点马虎,容不得一处败笔。
      为练就硬功夫,掌握祖传绝技,王立成白天干农活无论多苦多累,每晚坚持习画到深夜。那年头,绘天官画被说成传播封建迷信,每日晚饭后就用厚布把窗户挡严,挑灯夜战,夏季闷热难当,赤膊上阵,打一盆凉水拧毛巾擦汗;严冬冻得手脚发麻,笔尖墨汁颜料结出冰渣,王立成哈手跺脚,毛笔蘸点热水再画……
      一天,父亲拿出一幅人物众多、背景繁杂的天官画,让他临摹,王立成气定凝神,奋笔挥毫,不到半个时辰将画一气呵成。父亲仔细观看,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说:行了,这下我就放心了。
      父亲不久去世了。王立成深知父亲这句话的分量,他早已期盼儿子做个合格的天官画传承人。王立成曾听父亲说过,在文革十年浩劫中,天官画被贬为封建迷信糟粕,从千家万户厅堂、卧室中扯出来,投入熊熊烈火,天官画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幸而有不少象王立成奶奶这样勇敢善良的百姓,千方百计将天官画包好裹严藏在夹墙地窖内米桶瓦罐中,才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以保存。为此,父亲不知挨过多少批斗、游街,甚至为此被逮捕入狱,但他始终没有丢下画笔,私下里每晚趁夜深人静时教王立成绘制天官画……这不能不使王立成感动。他传错了天官画技艺也传错了百折不挠的精神。
      文革砸了以天官画为业者的饭碗,父亲早年过世,因此传承天官画的重担就落在王立成一个人身上。二十多年来,他除研习祖父、父亲天官画作品外,多方搜集古人、外地人的天官画佳作,临摹、探究,摸索出新技法,在继承传统规范画谱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如颜料选用上,由原来一般民用颜料改为古朴而不失韵味的国画颜料;画面质材由以前以胶矾涮浆白布,全部改为熟宣纸,并将原来只能平面装裱的天官画改为精装裱的立轴画。可装入盒中作为礼品,便于携带和馈赠亲友;同时,在线条勾描上大胆、细腻、线条如行云流水,活泼、生动,使人物形象格外逼真、传神。
      除刻苦钻研外,王立成还饱受偏见的冷眼歧视,有人说他庄稼人不好好种田,是画“神头符”,不务正业;有人说他画神啊仙啊、搞封建迷信;还有人向政府汇报说他大赚非法收入,要罚他款、判他刑……风雨中,他受过不少委屈,也花过不少冤枉钱,但他一拿起画笔绘天官画,什么苦恼就烟消云散了。笔者问他哪来的这么坚定地信念,王立成的回答朴实而有力:我家几代人画天官画,祖传的好东西不能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立成二十多年来传承天官画的努力得来了回报。2011年8月,他的天官画在安徽省铜陵市举办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展览中参展。2012年5月,在天长市博物馆参加了市文广局、文化馆联合举办的天官画展览。2012年7月,天长市万寿镇举办“王立成天官画展览”。鉴于天长天官画对于我国民间绘画艺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王立成二十多年来在传承天官画中所作出的贡献,王立成荣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的荣誉称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