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舞蹈《打对子》

2013-06-05 1555

民间舞蹈《打对子》
      《打对子》流行于天长、高邮、金湖、扬州、仪征、六合一带,系由民歌发展为歌舞,其曲调始于清末光绪年间,来源于苏北的“香火戏”和“花鼓戏”。
“      香火戏”和“花鼓戏”初时主要流行在扬州和六合一带,而天长位于皖东边缘,百分之九十地域与江苏的六合、邗江、高邮、金湖、盱眙等县市毗邻,距历史名城扬州仅七十四公里,故而本地区的经济、文化、语言、民情、风俗都与扬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香火戏”和“花鼓戏”传入天长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并得以广泛流传。
      旧社会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阶段,封建婚姻制度的桎梏,死死地束缚住青年男女的身心自由,所以旧时的情歌自然地成为青年寄托情思、表达爱情的媒介,因此流传在民间的戏曲曲调(包括“香火戏”、“花鼓戏”)很快就得到补充和发展,演变为爱情歌曲,《打对子》因由两人对歌起舞而得名,从民歌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演出节目。


上一篇: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音乐《长兴锣苏》

下一篇: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美术《天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