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音乐《长兴锣苏》

2013-06-05 1646

民间音乐《长兴锣苏》
      《锣苏》(又明[六苏]),由天长市长兴乡冶山村老艺人王石兰(1912年生)跟曹仁喜学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锣苏》主要用于喜庆活动,如民间庙会、灯会、乔迁、学业成就、家族出谱及其它民间重大喜庆活动。每逢较大的活动,这一带的锣苏班也聚集在一起进行比赛。《锣苏》班演奏《锣苏》,只是娱乐,并不以此为生。
      《锣苏》,指苏州制造的打击乐器,即鼓(板鼓、堂鼓)、大锣、二锣、花铙、小铙(也称“磕子”)、狗锣(也称“汪子”)。
      《锣苏》演奏成员固定为七人(一唢呐和六件打击乐器),演奏时,人数和乐器均不能任意增加或减少,但如演奏《锣苏》以外的乐曲时,则不受限制。
      《锣苏》演奏形式有定位和走动两种。定位演奏:唢呐坐中间,鼓(板鼓和堂鼓固定在同一专用的鼓架上,将鼓架放在桌上)、大锣、大铙在一边,二锣、叭狗锣、小钹在一边,呈八字形。走动演奏,一般没有固定的队伍。鼓架由一人背在背后,供鼓手敲击,唢呐在队伍的最后,叭狗锣和小锣紧挨一起,其它不受限制。


上一篇: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手工技艺《甘露饼》

下一篇: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舞蹈《打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