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文学《天长方言》

2013-06-05 1174

民间文学《天长方言》

天长地理位置在安徽部,邻江苏的扬州、高邮、金湖、洪泽、盱眙,也靠近淮河,所以天长的方言主要来自于吴语和淮语系列,天长的许多方言与这两个语系有许多相同之处。

天长方言受吴语的影响不仅是地域关系,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天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曾先后为吴、越、楚属地,辛弃疾在他词中曾称之为“吴头楚尾”;秦为广陵,东阳二县地;两汉时分属广陵、高邮、江都诸县;唐朝正式置县天长,此后基本未变,在天长历史上,元末明初的历史变故对天长方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长方言源远流长,基本属扬州方言体系,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历代移民的进入,尤其是清代,民国时期大量江南、淮北移民的进入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完全和扬州方言同,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发音上,保留了大量古入声字以及许多现代汉字无法记录的发音。词汇异常丰富,许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用不同的语气,不同方式发音,能表达不同的意思,起到奇妙的效果。有弹性,幽默、形象化,也是天长方言的显著特色。

:

凉凑:凉快

赤脚大巴天:光着脚走路

精光大泥鳅:光着身子,像泥鳅一样光滑

屁股大拉巴:光着屁股,身上一丝不挂


上一篇: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千秋宴烹饪技艺》

下一篇: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音乐《天长民歌》